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所面临的挑战
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为数百万的当地居民提供自然资源。然而,湄公河上游较强的人口增长、气候和管理措施的变化,导致了三角洲地区严重的变化。因此,决策者、规划师和当地政府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特大洪水事件发生更加频繁,饮用水的有效性是越来越局限,土壤的盐渍化或酸化迹象明显,生物种类和完整的栖息地减少。所有这些问题呼吁优化,资源综合管理。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详细考察和了解可利用的水文、水力、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另外,国家机构的合作以及全国、区域和地方当局的合作也需要加强。
项目的目标
WISDOM(越南和德国合作)的目标是要共同设计和实施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信息系统,包括水文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和地球观测等领域的信息。这些数据的集成系统,以便于终端用户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因此给终端用户提供一个支持区域决策的系统。
方法
系统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学科已有的和最新的数据不断整合。该系统在资源管理领域,有利于面向用户分析和客户定制查询功能时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系统可应用在如下几个方面:
•监测洪水和干旱
•评估洪水和干旱的风险,潜在的损失和实际的损失
•分析水质、污染和泥沙
• 通过遥感获得的降水信息提高对洪水的预报
•详细分析地表和地下抽水模型的适应性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
•观注住房的发展、地表的缩减和人口的增长
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全面综合,对水文信息系统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描述了自然科学和生物物理的改变对居民用水的影响,而且描述了社会经济进程的改变对居住在湄公河三角洲的人们的影响。
项目进一步成功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越南和德国科学家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对未来的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在项目中收集的所有资料都是相互联系可用的,而且便于获取。此外,项目结束后,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授予信息系统的使用权至关重要。
WIDOM项目在2005年8月已经引起越南科学和技术部(MOPT)和德国教育和研究部(BMBF)的联合倡议。第一阶段的前期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夏天,并且在2006年7月提交联合提案。项目开始于2007年春天,并一直持续到2010年春天。
越南-德国项目合作机构包括越方8个和德方10个研究机构
越方:
德方:
总共60多位来自德国和越南的科学家以及15位来自越南和欧洲的博士研究生在WISDOM项目中工作。博士研究生的工作由波恩的UNU-EHS协调,但有个别的博士研究生在德国不同的合作组织机构中工作,例如:ZFF 、GFZ、 INRES等。总工程由DFD-DLR协调,在越方由SIWRR协调。如果需要增加双方各机构的联系,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能力培养活动、年会和联合出版等方式进行。
向其他区域的转移
信息系统是一个软件架构,它允许数据以多种形式输入(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数字地图、实时数据、采样点测量数据等等),组织和维护这些数据,最重要的是以面向问题的方式查询数据。因此,信息系统包括数据输入的界面,进行数据存储和组织的数据库,数据显示的可视化工具和查询界面,这允许对特定问题做复杂的分析。
例如:数据库中有洪水掩膜数据,这些数据是从遥感数据中获得的。而且数据库包含同一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类图。现在可以运行查询工具,比如:多少农业用地被淹没?或者居住面积受到影响的百分比是多少?
查询可以执行的复杂度依赖于数据的可用性,可以进一步解决与规划有关的问题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信息系统还可以用到其他地区,且只需做相对简单的修改。假如:在数据库输入其他区域的数据并且一些查询算法被轻微的修改,则系统就可以支持世界其他区域的规划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