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size: [-] Text [+]

Tam Nong—2008年水力测量工作

第一部分—仪表装置设计


 


图1所示:在田间部署的不同淹没调查系统。



 



图1:Tam Nong调查区。该图显示了调查区的边界和仪器的位置。阴影区域是Tram Chi国家公园,它完全被堤坝封闭起来。


 


此项调查活动于7月开始,12月中旬截止,届时洪泛平原大部分地区会再次陷于干旱。越南项目合作伙伴如SIWRR、省级导航局以及当地雇用的监管人员的共同合作下系统的部署和运行工作正在展开。一开始会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为GPS浮标建立一个自主电源以及维修一些浊度观测站和水位探针的故障电池。然而,当洪水淹没了整个洪泛区后,所有系统将会开始运行,从而涵盖了整个汛期。图2显示调查区内的典型环境下运行的系统。


 



 


图2:正在运行的洪水监测站。1号线:左边是在桥上的浊度监测站(T1),右边是在洪泛区的水位探针(SEBA Dipper-II);2号线:左边是正在安装的洪泛区的浊度监测站,右边是汛期的监测装置。


 


为了预算汛期中泥沙淤积总量,四个沉积物收集器被部署到洪泛区。图3显示了这个设计。


 



图3:沉积物收集器的尺寸和洪水过后回收的收集器


 


第一成果


 


考虑到部署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障碍,此次调查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仅一个传感器的丢失和因电力供应问题造成的部分数据丢失被认为低于同类调查中的平均损失。调查中还采集了对浊度探针进行校正的水样。用传感器中二氧化硅的读数对全沙进行的线性相关分析对探针的校正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借鉴,图4显示了在洪泛区和运河中的浊度站中不正确的读数。图中清楚的表明在汛期运河中的悬浮输沙量比洪泛区的高,还有洪泛区积水中泥沙的沉淀造成的浊度的降低。然而,这些数据需要加以校正。超过200微克/升的峰值对于输沙量来说是不现实的,这是由于固态物质对光学传感器的干扰导致的。例如,在洪泛区观察到有贻贝吸附在了传感器上并且不时地在光学装置上爬行。这些错误必须以客观的方式进行校正,这也是今后几个月的工作中的一部分。


 



图4:整个汛期的T4(洪泛区)和T7(渠道)校准但未修正的总悬浮输沙量(TSS)。


 


浊度读数也显示了潮汐对流速和浊度的影响。这种特征正如专家预测的,在渠道以及洪泛区更为显著。图5说明,在积水的条件下,潮汐在洪泛区中的影响被抑制。此外,这种特征还被雷暴天气中的波浪作用部分掩盖。总而言之,这些特征有助于增加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图5:日潮汐对渠道(T7)和洪泛区(T4)的总悬浮输沙量的影响


 


对水位探针的评价是刚刚开始的。第一个可视化的温度和气压修自动修正OTT水位探针显示出良好并合理的结果。图6说明,在监测站的定期检测中,淹没深度记录在深度观测的范围内。然而,因为最初安装的电池失效,洪水的开始过程却没有被记录。该过程就在8月23日也就是图6中显示的开始有时间序列记录的地方被替换。


 



图6:OTT系统 T5站在探针日志以上的相对水位


 

Copyright © 2012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DLR). All rights reserved.